快速导航关闭
导航
热门搜索
健康养生港>生活港>正文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世界肝炎日:防治肝炎

健康养生港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截至目前,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人,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慢性乙肝患者为2000万~3000万。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新增乙肝患者也高居不下,超过100万例。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肝炎,等不了”。在《人生不等待,健康无“肝”扰》线下科普沙龙上,专家指出,提高成人对乙肝预防的认识,树立乙肝早筛早查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乙肝防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表示,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比,乙肝的潜伏期长、危害性强、难以彻底治愈,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并指出,要全面实施病毒性肝炎各项防治措施,控制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癌、肝硬化死亡上升趋势。   “乙肝的可怕在于它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高。在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77%和84%。肝癌是我国死亡率第二高的癌症,每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球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教授提醒。  接种乙肝疫苗就是预防乙肝及其所致肝硬化及肝癌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1992年起,我国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随后于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迄今为止,乙肝疫苗已被纳入我国儿童免疫规划中将近20年,在此期间我国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显著下降。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1992年,1-4岁和5-14岁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分别下降96.7%和91.2%。然而,我国15-59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仅为13.8%,改善成人对于乙肝预防的了解和认知,提升成人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迫在眉睫。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也鼓励一般人群在常规体检或就诊时进行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检测;对乙肝病毒感染者家庭成员等高危人群进行乙肝五项检测。贾继东教授补充道,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否已经感染乙肝,最好的办法就是检查乙肝五项。成军教授同样提到,建议大家积极地进行乙肝筛查,如果乙肝检查五项全阴,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接种乙肝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表示,成人乙肝疫苗遵循0-1-6月的标准接种程序,接种后有抗体应答者体内的抗体滴度会随着时间而有所下降,但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或加强免疫。“对于高危人群,我们依然建议监测抗体水平,如抗HBs<10 mIU/mL,需要进行补种,并于第二次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余文周进一步强调,年龄增大、男性、肥胖、吸烟以及伴有慢性疾病等因素会降低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从而降低乙肝疫苗的保护效力,因此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可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世界肝炎日:防治肝炎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2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俊玲 通讯员 王朝霞 曾颖雪)2022年7月28日是全球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防治肝炎,健康你我”。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目前发现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可引起相应型别的病毒性肝炎。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一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甲肝、乙肝、戊肝已有疫苗来预防,而丙肝、丁肝尚无。在第12个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烟台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告诉您疫苗可预防的甲肝、乙肝、戊肝危害和预防措施。

预防甲肝,不喝生水,生熟要分开

专家介绍,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 (HAV) 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在全世界及我国流行较广。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平均潜伏期30天左右。传染源通常是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病毒从感染者的尿液、呕吐物、粪便中排出,污染食物(如贝类水产)、餐具、水源等可引起感染。其临床表现发病比较急,通常有畏寒、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疲乏、尿呈褐色、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现象,部分病人会出现黄疸,严重者可引起暴发型肝炎导致死亡。

预防方法:一般情况下,食物加热至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毛蚶、蛤蜊等容易粘附甲肝病毒的水产品,加热100℃以上五分钟后食用更加安全。另外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净,生食与熟食菜板、刀具的使用和存放要分开,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的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都可以阻断甲肝病毒的传播。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接种甲肝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1.5岁儿童免费接种一针甲肝减毒活疫苗。其余人群需自费接种两针甲肝灭活疫苗。常在外就餐人员、卫生保健人员、食品经营人员、大学生等集体生活者、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可以到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预约接种。

乙肝早期不易识别,预防乙肝接种疫苗最有效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厌食、腹部不适、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肝区疼痛,无黄疸或有轻度黄疸。

专家表示,乙肝往往早期不易被识别,如果迁延不愈,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转变为肝癌,这就是“乙肝三步曲”。乙肝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均为传染源。

预防方法:(1)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①乙肝疫苗是“出生第1针”,在24小时内接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儿童免疫程序,按0、1、6免疫程序接种。②乙肝高危人群或有高危行为者应主动接种乙肝疫苗。③其它人群自愿接种乙肝疫苗。去医院就诊时可以进行 “两对半”检测,对HBsAg、HBcAg及抗-HBsAg阴性者可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以后,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达到10mIU/ml可以产生保护作用。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远离乙肝病毒日常生活中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不纹身、不修脚、不打耳洞、远离毒品、洁身自好,就诊去正规医疗机构。

(3)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所以不易早期发现。有研究表明:在我国近80%的感染者尚未检测出,所以容易耽误治疗时机。因此,专家建议有疑似肝炎症状者及乙肝高危人群及高危行为者主动去医院做个“两对半”检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改善预后。

目前,我国应用于临床的乙肝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地延缓和减少乙肝病人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戊肝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预防关键把住“入口关”

专家告诉记者,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病毒是已知的病毒性肝炎中发现最晚的病毒,公众普遍对其缺乏认。实际上,全国疫情数据显示,戊肝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以来,戊肝发病率持续超过甲肝,居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首。

戊肝传播途径多样,多由粪口途径传播(不洁饮食或饮品、与戊型肝炎感染者接触等),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戊肝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黄疸、少数可伴发热。大多表现为急性肝炎,少数可进展至肝衰竭,进而危及生命。老年人或者孕妇感染戊肝后症状大多较重,病死率较高。

戊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牛、羊等这些我们主要的肉食来源可以携带戊肝病毒,蛤、牡蛎、贝类、蟹等水产品也可以携带戊肝病毒。在加工猪肉食品时没有生熟分开、食用受污染的蔬菜水果、使用被污染的餐具、生吃或未煮熟的海鲜,都有可能感染戊肝病毒。

预防办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关键的是把住“入口关”。饮用干净的水源,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特别是各种海产品和肉类,杜绝生吃、半生吃。饭前便后要洗手,生熟厨具分开,在外就餐注意选择卫生条件有保障的餐馆。

积极接种戊肝病毒疫苗。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戊肝疫苗就诞生在我国,尽早接种,尽早保护。接种程序为0-1-6月三针程序,适用人群为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推荐用于易感染戊肝的高风险人群接种:如基础肝病患者(慢乙肝、丙肝患者、乙肝携带者等)、育龄期妇女(备孕女性)、老年人、聚集性人群(部队、学生)、经常在外就餐者、戊肝患者密切接触者、援外人员及旅行者、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者、畜牧及海产品养殖加工人员。

责任编辑:高涵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s://www.yantaiport.com
本文地址:https://www.yantaiport.com/108425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版权所有 ©2021-2022 健康养生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