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关闭
导航
热门搜索
健康养生港>生活港>正文

坚持整十年 今年海宁“月饼奶奶”又送出近3万只月饼

健康养生港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盒马鲜生店出售的“齐白石墨韵月饼”。 本报记者 孔德晨摄 临近中秋,月饼消费又火了。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今年的月饼贵不贵?包装是否还“里三层外三层”?有没有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笔者近日走访多家商超,一探究竟。

鲜肉月饼(2)

食材

水皮

低筋粉200g,高筋粉50g,猪油50g,水100g左右,鸡蛋一个

油皮

低筋粉125g,猪油63g

馅子

五花肉1块,香葱2,3根,干辣椒1个,姜1小块,蒜2瓣

调料

盐1茶匙,老抽1茶匙,料酒少许,白胡椒少许,蚝油半茶匙

做法

水油皮准备工作

1备好材料。

2猪油加入面粉里,揉均匀,然后水再一点一点加入面粉里,

3揉到有些筋度再成团,盖上保鲜膜,醒发30分钟后在揉一次进行操作。

油皮准备工作

1备好材料。

2猪油加入面粉里。

3揉均匀。

馅子

1备好食材。

2五花肉剁成馅。

3葱姜辣椒切碎。

4倒入一个碗里。

5加入盐1茶匙,老抽1茶匙,料酒少许,白胡椒少许,蚝油半茶匙调料。

6搅拌至上劲,盖上保鲜膜放冰箱冷藏半小时。

坚持整十年 今年海宁“月饼奶奶”又送出近3万只月饼

钱江晚报

十年之约,缘起于一只喷香的酥皮鲜肉月饼。

每年到了中秋节,住在嘉兴海宁颐和家园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就多了一份念想。他们想念这只月饼,更挂念做月饼的奶奶沈月娥。

从2012年起,沈月娥每年中秋前后会给养老院的老人、环卫工人送上爱心月饼,暖心举动一持续就是十年。

如今,沈月娥已经79岁,而每年给大家送月饼,已经成为了彼此之间的牵挂。

凌晨3点忙到晚上11点

今年送出近3万只月饼

中秋前后,沈月娥的节奏是这样的:凌晨3点起床,和面、揉面、擀皮、配馅;凌晨5点多,邻居老姐妹赶来帮忙,帮着一起烘烤、包装;白天,把做好的月饼送出;晚上,继续准备材料,打扫卫生……晚上休息,常常已经是深夜11点半。

这样的节奏,今年沈月娥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

昨天下午4点半,当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与沈月娥联系时,她忙得腾不出手。这一天,沈月娥已经送出了600只月饼,马上又要再加单500只。“今天是送到社区里的,给老人们吃。还不够么,我就赶紧回来再继续做一点。”

一桶桶食用油,一袋袋面粉,再加上每天早晨从超市采购来的新鲜猪肉,经过奶奶的巧手,全部成了喷香的鲜肉月饼。

而她的“月饼工坊”,就是自家十几平方米的客厅。烘烤月饼,靠的就是一只两层大烤箱。家里四周的墙上,挂满了锦旗,都是大家对“月饼奶奶”的感谢。

今年送出多少只月饼了?沈月娥自己都算不清楚。“不会去算的。毛估估差不多3万只吧。”往年中秋送出的爱心月饼,数量是2万只左右,今年肉价涨了,每斤要21元,沈月娥送出的月饼反而更多了。

光面粉、食用油、肉馅等成本,沈月娥粗粗一算,今年已经用掉了9万元,而今年她还要一直送到9月16日左右。“去年一个中秋是花掉了8万元,今年肯定是超出去年。”

老人、环卫工人、护工……

月饼一送就是10年

按照采访这天的数量算,沈月娥一天要做的月饼,达到1000多只。

这是什么样的速度?将一定比例的热开水和油混合,再倒入合适比例的面粉,揉出一块块水面团,接着将油和面粉揉成拳头大的油面团,油面团裹进水面团,压扁、擀开、塞入肉馅……待烤月饼才成型。沈月娥完成这些步骤时,快得让人移不开眼。

年轻时,沈月娥是原海宁食品厂的一名糕点师,手艺就是那时候练就的。

退休后,她曾开过食品厂,生意也不错。1997年外孙女出生,她为了照顾孩子关了厂。后来,外孙女初中毕业去国外读书,不爱打麻将、不爱跳广场舞的沈月娥觉得空落落的,便又在家做起了鲜肉月饼。

在家人的提议和支持下,2012年开始,每到中秋节,沈月娥都要自掏腰包购买原材料,亲手做一批月饼,送给养老院的老人、环卫工人、医院的护工。

“环卫工人们可能舍不得买鲜肉月饼吃的,所以我要免费送给他们。”海宁环卫工人的数量是1400多个人,沈月娥在一帮热心邻居的帮衬下,还真的做出来了,而且每个人能收到两个。

这样的暖心举动,沈月娥已坚持了整整十年,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其间,她曾因犯了颈椎病,为做月饼跑杭州治病6次;2020年,还因为半月板手术暂停过送月饼活动。但只要身体允许,每年送月饼雷打不动。

期待下一个十年之约

“做到100岁是我的光荣”

沈月娥做的鲜肉月饼味道如何?吃过的人说,咬一口,酥脆香嫩,鲜肉扎实,汁水横流,两个字:好吃。

每年,养老院的老人都等着吃香喷喷的鲜肉月饼,有些老人听说“月饼奶奶”要来了,早早等候在了现场。大家喜欢吃,沈月娥的干劲更足了,她也提到,每年送爱心月饼,其实也少不了身边一帮热心帮忙的老姐妹,以及家人的全力支持。

每年做月饼、送月饼的钱,都是沈月娥一年攒下来的养老金。“现在每个月我都有钱可以领,生活太幸福了,所以要感恩,要回报。”

更让沈月娥欣慰的是,子女都很孝顺,也支持她的爱心事业。做月饼的烤箱、盒子……很多都是家人们帮着买的,“他们支持,我干得才痛快。平时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子女给我的,所以我能攒下钱来送月饼。”

今年,沈月娥送了月饼后,还收到了一封来自颐和家园老人们的感谢信,信上这样写着:“每年到了中秋节,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就多了一份念想,想着见到您。这是我们彼此的牵挂。您牵挂我们是否安好,我们牵挂您是否平安。转眼,我们已经相遇十年,彼此牵挂十年,谢谢您这十年的无私付出……我们希望再跟您约十年……”

对于沈月娥而言,她也期待下一个十年之约,“如果身体允许,做到100岁是我的光荣。”

(原标题:《今年,海宁“月饼奶奶” 又送出近3万只月饼》。编辑 金卓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s://www.yantaiport.com
本文地址:https://www.yantaiport.com/39512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版权所有 ©2021-2022 健康养生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