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根据你目前的体重,大中体重跑者建议选择软底支撑力好的跑鞋,并不需要技术含量很高的,只要足弓舒适就好,也不要鞋底很厚的因为平衡力不好容易崴脚,第二根据自己脚型,比如脚面高低,脚体宽窄等,慢跑鞋建议不要鞋带太紧或者包裹性很紧的款式,会造成局部供血不足导致发麻疼痛,每个品牌都有很多慢跑鞋,还是根据自己的舒适度来选择最好,不看广告看疗效!
要看你大概跑多远,跑5公里不会,但是用来跑步还是ultra boost好点,个人感觉pure boost DPR或者pure boost GO都要比基础的pure boost更适合跑步。
如果你已经买了pure boost,觉得没有鞋垫跑步不舒服,如果鞋子不是很紧的话,你试试把ultra boost这种很薄的鞋垫放进去会好点。或者你可以试试更厚的耐克running鞋垫 我试过把我飞马35的鞋垫放pure boost里,鞋子更软了,堪比我另一双ultra boost,不过这种会破坏鞋子设计初衷的体验,而且这样做我飞马就会没鞋垫
可能和绝大多数跑者的认知相悖,关于跑鞋的选择,我们的建议是:「平底」、「轻薄」、「柔软」。
看很多跑鞋广告的同学此时一定满满的质疑,今天,就跟大家严肃认真的讨论这个问题。你可能会有如下疑问:
这鞋子对脚的保护在哪里?那些炫酷的缓冲和避震功能的存在感呢?有考虑过体重大的人的感受吗?有考虑过目前市场上百亿美元的跑鞋产业在干什么吗……
这些疑问接下来一个个解答,不过针对“体重大的人”,不建议跑步,可以考虑“快步走”和游泳等方式开始健身。
更详细的选鞋步骤是,下次你走进鞋店,直接问店员「零落差」(Zero Drop)的鞋款,也就是从脚跟与脚尖没有高低落差。 补充原则是:
1、在系紧鞋带时从足弓到脚踝都要完全跟鞋子密合,接着把位于脚趾头与跖球部的鞋带松开一些。
2、鞋带的松紧度应该适中,使脚掌自然地服贴在鞋面上,不要让脚趾头蜷屈在鞋尖处,但也不要让它们有太多空间可晃动。
说白了就是你穿上它原地跑两下(脚上下跳动),前脚掌着地,就像这个动作:
你发现整只鞋跟着脚掌一起自然地弯曲,弯曲时鞋底不会有阻力,鞋带也不会摩擦到脚背,就可以结账回家了。
你的疑问是不是更多了?
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跑鞋?
这样选择的本质原因是为了降低受伤的风险和增加运动表现。
我们认为目前普遍的“顶级”跑鞋,也就是具有非常优质的缓冲、避震功能,具有厚鞋底的鞋子,会“限制你的脚”,让你的脚丫处于相对僵直的状态,限制脚丫的自然功能和肌肉运动,从而影响你用正确的跑步姿势跑步。
给你看这张图:
图中可以看到,人在赤脚跑动的时候,会特别自然的前脚掌落地,落地点也在重心垂直线——非常的自然、有效率、优雅,而长期的穿鞋子走路,跑步,让我们逐渐失去了这样的跑姿。
平底,轻薄,柔软的极简跑鞋能帮助你发展脚掌的知觉,让你的脚掌和地面之间有更加精准与细致的互动(也就是你能更好的控制你的脚!),而那些厚底、不柔软的跑鞋会阻碍你这种互动。
借用“姿势跑法”创立者尼古拉斯罗曼诺夫老师的话说就是:
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对于发展接触地面的知觉、脚掌上拉的速度至关重要,而神经肌肉间的动作只发生在百分之一秒,你的顶级跑鞋带来的过度缓冲会拖延这个过程,进而导致跑步技术变差……
跑鞋的根本作用到底是什么?
广告中说得好:具有缓冲,避震,厚鞋底,矫正鞋垫的跑鞋,是为了帮助具有不同脚型(扁平足、高足弓等)和跑步习惯(内外翻等)的人减少运动伤害,保护脚和脚踝。事实也确实如此,它们一定程度上对脚掌起到了保护作用。
Photo via pinterest.com
然而遗憾的是,这种保护只是减缓伤害,而不是消除造成伤害的根本,训练自己的踝关节,强健脚掌各个部分的肌肉,并用正确的,更有效率的姿势去跑步,才是最大限度减少跑步受伤的根本。
优秀极简跑鞋的根本作用,其实是帮助我们恢复脚掌的知觉,在跑步中更好的训练跑步相关各个肌肉,让我们能更快更好的练好正确的跑步姿势,让我们更好的享受跑步。
那些人们眼中的优秀的跑鞋,是怎样阻碍我们习得跑步技术的呢?
姿势跑法最关键的三个姿势:关键跑姿,落下,拉起。
耐磨硬底的鞋款因为比较重,会拖慢脚掌拉回臀部的时间(这个是姿势跑法中的“拉起”);
足跟加厚的鞋垫会引导人用脚跟先落地(因为有弹性的鞋底在后脚跟落地时感觉很舒服),这刚好就影响了人更好的使用正确跑姿。
克里斯多弗·麦克杜格尔(ChristopherMcDougall)在《生而为跑》(Bornto Run)一书中说:
“不管男女胖瘦,跑步快慢,跑步锻炼的人每年都有65%~80%会受伤”。 有意思的是,墨西哥北部的塔拉乌马拉人在高山野地跑步时能一连跑几百公里,脚上至多裹上两片兽皮或破旧汽车轮胎,但他们很少出现脚受伤的情况。
Photo via fitz.hk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这本书,那些赤脚跑或者裹两片兽皮跑步的塔拉乌马拉人很少受伤,不是因为天赋异禀,而是他们在没有顶级跑鞋“保护”的情况下自然选择了最好的跑步姿势。
作者认为标榜各种高科技的跑步鞋更容易让人们受伤。虽然我们认为跑姿才是关键,但高科技跑鞋会影响、甚至阻碍我们练习正确跑姿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如何过渡?
现在,你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鞋子,但如果你已经习惯穿厚底跑鞋跑步,立刻就换上极简跑鞋,你一定会不适应,觉得脚好痛,根本无法跑步,那么你需要给自己一个过渡。
01 用六到八周的时间,适应新鞋
其实就是一个过渡阶段,采用10%的原则,开始跑的前10%的距离用柔软的极简跑鞋,并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跑姿。
如果你打算跑5千米,在开始跑步前,先穿着极简鞋跑500米(5千米的10%,如果实在觉得疼,不适应,也可以先跑三百米),然后换上你平时使用的跑鞋去跑 ,一方面感受跑步时鞋子的不同,一方面开始练习姿势跑法。
然后把每周穿着极简鞋训练的时间延长10%,这一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一定会有同学说:搞个跑步这么麻烦啊!
如果你真的在乎自己的身体,在乎在跑步中的身体姿势,那么开始练吧,这是一条“开始挺麻烦,之后越来越顺”的道路,同时保持谨慎,不要在还没有在掌握正确跑步姿势的时候冲动的增加跑量。
02 多做恢复双脚和脚裸活力的练习
比如这样:
或者这样:
优秀跑鞋推荐
针对有选择困难的同学,我们贴心的给出了我们的建议:全球跑步媒体的领头羊runner\'s World中特别提到的跑鞋品牌——ALTRA
我们来看看ALTRA鞋子的优势:
01 零落差技术
脚掌和后跟保持距离地面同样的高度,减少后跟的依赖,同时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跑姿,强化跟腱天然的推进力,鼓励进行软着地,实现低冲击力。
02 鞋底EGO材料,兼具弹性和轻盈
ALTRA全新研发的EGO材料做鞋底,保证在跑步过程中给脚掌提供更多能量反弹,支持你跑的更轻松快速,更重要的是,它特别轻。
03 宽鞋楦设计
鞋头的设计符合脚趾的自然排布方向,给到每一根脚趾足够的空间,让脚趾放松且灵活发力的同时,又不会让它们偏离活动范围,充分利用脚趾的运动本能给脚和腿的运动提供支持,大大降低患水泡、脚拇指外翻、趾骨痛等让人心烦的伤痛概率,提升跑步的稳定性。
总结下,如果你已经掌握了跑步技术,这双鞋支持你更自然的落地,享受跑步;如果你是还没有掌握跑步技术的小白,这双鞋就是你脱离厚底缓冲鞋子的最佳过渡用鞋,一方面引导你使用正确的姿势跑步(比如正确的落地方式),一方面支持你逐渐练习跑步相关的肌力(脚掌直觉,跟腱弹性),你还等什么!
我比较喜欢:Mizuno。
Inspire是美津浓中高端的支撑系跑鞋,在鞋内侧有加厚中底,适合内翻脚型。
采用美津浓Wave Technolog技术,保证了良好的缓震性能,同时他家的Dynamotion Fit动态贴合系统,提高了鞋子的贴合性。鞋底使用了X-10高耐磨橡胶大底,含有丰富的碳素橡胶鞋底,耐磨性比普通鞋底增强了80%,提供了良好的抓地力,SmoothRide技术,通过WAVE形状,减少跑步时的晃动。所以它很实用,不过它的外貌就一般了。
耐克阿迪就算了,常见的比较好穿的推荐艾斯克斯,世界四大跑鞋之一!
阿迪达斯跑鞋系列划分:
1、顶级—Ultra Boost(st)、Ultra Boost uncaged、Ultra Boost X、Energy Boost
2、次顶级—Supernova(st)、Pure Boost
3、入门基础款—Response 、 VENGEFUL
4、入门训练款—adizero系列(Boston、Tempo、primeknit)
说到adidas跑鞋系列,不得不说目前最火的当属Adidas boost跑鞋系列,其主要热卖系列如下:
1、顶级系列 adidas Ultra Boost:
作为阿迪达斯boost的顶级鞋款,ub已经升级到了4.0,主要改变在Primeknit鞋面上进行调整,2.0开始升级马牌大地,更加耐磨,一体鞋舌设计。
(1)adidas Ultra Boost ST:ub st相比ub,主要区别增加了内侧支撑条的设计,对于内翻严重的跑友,增加了支撑性和稳定性,传统鞋舌设计。
(2)Ultra Boost uncaged:与ub的区别,主要在于鞋面袜套设计,取消了侧面的tpu片,外观更潮流。
(3)Ultra Boost X:女性用户专属鞋款,中足部分镂空设计,大大增加了对女性跑友的脚包裹性。
(4)Energy Boost :作为第一款boost跑鞋,Energy Boost 设计和鞋面用料都不同以上几款,更趋近于传统跑鞋,看过拆解视频,非全掌boost,前脚掌差脚趾到鞋尖,不是boost。
2、次顶级系列: adidas Supernova &adidas Supernova st
与ub和ub st区别一样,Supernova st 加强了支撑设计,鞋款侧面设计不同吗,与顶级的ub相比,主要鞋面由Primeknit编制面减低到普通鞋面,boost缩减到Energy Boost 水平(非全掌),其他马牌大底,稳定系统等配置保留。
(1)Pure Boost:Pure Boost是早于Ultra Boost发布的鞋款,更早使用Primeknit鞋面,但是鞋底不带TORSION SYSTEM稳定系统,不带鞋垫,不带侧面固定块,现在的产品定位和风格,跟趋向于潮鞋。
3、入门基础跑鞋系列
(1)Response LT系列:相比Supernova系列,同样非全掌boost设计,鞋底去掉了TORSION SYSTEM稳定系统,去掉马牌大底。鞋面也是普通鞋面,定义boost入门鞋款。
(2)adidas adizero入门训练系列: adizero boston、adizero Tempo:adizero系列定位于入门训练系列,整体风格趋向于传统跑鞋设计,非全掌boost。
(3)adizero prime:Primeknit鞋面,马牌大底,用
料比普通adizero 款式更好。
版权所有 ©2021-2022 健康养生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