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瘦,单单是每天五公里不会减掉多少的,特别是跑完你再吃的多点,更不可能瘦了,想减肥,控制嘴是根本,跑步和其他的运动会帮助你塑形的,当然管住嘴不是不吃,是调整饮食结构,摄入的食物营养均衡,既有蛋白质又要有维生素也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戒掉饮料,戒掉油炸食品,三餐合理安排,特别是晚餐不饿就好!
对于运动,我觉得要做适合你的,跑步很不错,记得穿专业的跑鞋!跑道也要适合才好!
要算能量差,每天3-5公里,粗粗算下差不多6-8斤两个月,粗算。不一定就能瘦这么多但是差不多是这么多脂肪的能量以前没有锻炼基础的话,而且饮食绝对不比平常多的话,肯定会瘦,分解脂肪需要大量氧气,一个人一天只能烧一定量的脂肪。你要减的是脂肪,不是肌肉和水分。所以一定要控制在1礼拜一斤这个速度。再快就在烧肌肉,而且长期下去影响你的基础代谢,很不好的,容易反弹。减快了就少运动或者多吃一点,控制在这个速度。是个考验毅力的事情。记住一件事,坚持坚持再坚持。
首先 速度6不属于慢跑,而是快走,快走稍逊于慢跑,每小时消耗550大卡左右,一个月下来能瘦约8--10斤。这是在你的膳食结构合理,热量不超过你的每日基础代谢的基础上得来的。有关数据表明,每周跑一小时的人和跑4小时的人在健康获得的裨益是相同的。减肥期间合理控制摄入热量,拒绝高热量油炸等食物,加以运动,身体就会渐渐瘦下来。
感谢邀请,跑步健身,先定个5000米的“小目标”?
跑步健身需要“量力而行”。急于求成,有时反而损害骨关节。而且谁规定每天跑步要5公里才能健康呢?
跑步健身的好处
跑步属于有氧运动,可以让我们的全身肌肉更加有弹性,骨关节更加强壮,心肺功能更加健康,甚至很多慢性病,看起来和跑步没关系,竟然也能在开始跑步后得到康复,好处太多了,不得不说,跑步让整个身体的机能都得到很大的改善。
凡事掌握一个度,把握好了,可以获得最多的好处,过度了,可能反而变成了坏事。
人都有惰性,累了就会为自己找借口,接受偷懒的暗示
对于长期没有运动的壮年人,自我感觉良好,开始以为自己一口气可以跑几公里,殊不知,那种累,很快把他的激情消磨干净,第二天就不想再跑了。因为长期没有过的开发的肌肉,因为当天的长距离跑步,适应性的分泌大量肌酸,让跑步者肌肉僵硬,酸痛难忍,活动困难,连楼梯都走不了。
如果一开始跑得太累,哪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会对下一次跑步造成心理影响,产生恐惧感。让我们懒惰的本性本能的寻找逃避的借口,天气不好啊,工作忙啊,休息一下,过几天再来,但大多数一休息就不会再开始了。
过度运动的坏处
过度运动,如果长期坚持,虽然对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弹性都有好处,但对于骨关节,特别是膝关节会造成破坏,例如半月板损伤,软骨磨损,慢性骨挫伤等,时间长了,可能转变成骨性关节炎。自从“每天一万步”热潮兴起,这种运动伤的人特别多。
在这里建议几点:
1、开始别跑得太过瘾
长期没有运动的年轻人,中年人,一开始只能慢跑,而且一次性距离不能太远,让自己觉得还有点余力。不要跑得“太过瘾”,跑得太快也容易受伤,例如崴脚,肌腱拉伤,那后面就不用再继续了。
2、循序渐进,逐步增加
开始运动,要制定计划,第一周每天跑多少,这段距离要休息几次,一次大概花多少时间,要让自己跑完后感到会身体发热,流点汗,就行了。
一到两周后一般全身骨关节肌肉都比较适应了。再逐步增加运动量,每次也别太贪心,每周增加100-200米左右即可。10周后,你就可以跑2000米左右了,还不够吗?而且还不会让自己觉得跑步是个负担。
3、最后持续保持慢跑就可以了,这种方式比较健康,跑到一定距离,就不要再增加,一来大家没那么多时间,二来也没必要,你又不是要参加马拉松,第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
4、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跑步是极为无聊的运动,如果有几个朋友一起聊聊感受和解解闷,会好得多。
5、在自己的房间贴几张身材超棒的海报,可以激励自己的潜力和耐心。
有些人不适合跑步健身!
第一种,老年人:建议散步为主,因为他们的骨关节都比较僵硬,反应能力比较差,容易摔倒。而且他们的膝关节大多数不是很好,容易诱发或者加重骨性关节炎。
第二种,下肢有发育异常者,例如比较明显的O型腿,膝外翻,足外翻,跟骨内翻者,因为下肢力线不好,短距离跑步没作用,长距离跑步容易损伤骨关节。
第三种,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受过伤没有完全康复的人。这类人如果长距离跑步。容易引起旧伤,或者加重原来的问题。
第四,肥胖者,因为他们的高体重,对膝关节的压力太大,跑不了多久,就会引起骨挫伤,也可能引起半月板和软骨损伤。
跑步健身,需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大家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方式吧,其实游泳就特别好,另外还有散步。
跑步机上跑5公里,户外跑5公里,哪个消耗的热量多?如果这只是一道数学题,那么相同的的距离和速度,消耗的能量一定相等。问题是,人的身体可不是机器,实际情况要比数学题复杂得多。
影响因素1:发力差异和地面硬度
当我们在跑步机上跑步时,是由传送带带动身体向前,所以只需要维持一个小幅向上跳跃的力就可以了。且传送带本身具有良好的弹性,因而脚部着地的缓冲性很好,会让人感觉跑得更轻松。
在户外跑步时,我们不仅需要有维持一个向上跳跃的力,还需要不断提供一个身体向前的力,所以后蹬和向前迈腿,会让人消耗更多的热量。因此户外跑时,不少人会有腿部沉重,双腿力量不够的感觉。同时,城市中的户外地面,多半是柏油或水泥地,质地坚硬,跑在上面,下肢冲击大、震动感强。下肢肌肉的抖动,也会大量消耗更多的热量。所以,有经验的跑者喜欢穿上紧身运动裤长跑,由于减少了肌肉抖动造成的不适和能量耗散,跑起来会轻松不少。
贴士:现在绝大多数跑步机上都会显示,当前的热量消耗值。实际上,这只是跑步机程序根据运动者的体重,进行的一个非常粗略的估算,并不准确。研究表明,实际消耗值只有显示值的80%至85%左右。
当然,影响跑步时热量消耗的因素,不仅仅只是发力、地面硬度的问题。
影响因素2:跑步环境
跑步机为锻炼者提供了一个简单、舒适的运动环境,在不调整速度、坡度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外来因素会影响跑步进程。因此,在跑步机上跑步,轻松、舒适。
户外跑正好相反。哪怕你每天跑的是同一条线条,也会受到各种不可预期、不可控的外部因素的影响。跑步距离越长、用时越久,外部因素的不可预期性越大。御行君可以为各位描述一下,实际户外跑时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
(1)闪避行人、车辆,这会导致侧向移动、急停、加速等情况。
(2)遇到红绿灯,这会导致加速冲过去(不想等红灯)、原地等待(等待红灯变绿灯)。
(3)雨雪天路滑、维修道路,你会在相关路段变慢速度和步幅,或者跳过水坑、裂缝。
(4)风,只要有明显可感受到的风力,就会让跑步的难度增加。
(5)坡道,如果你还需要经过桥梁或隧道、长长的坡道等,当然会累得多。
(6)为了确保安全,你还得时刻注意周围的交通情况。
上述这些情况,都需要跑者付出更多的体能,更多的注意力。
另外,跑步机上的5公里,确实就是5公里。而户外跑的5公里,由于长距离误差的存在(实际奔跑路线和软件提供的测量值之间有误差),实际上都要跑得略多一些,会多跑上几十米。这在马拉松长跑时更为明显,大部分选手会多跑两三百米,甚至有些人多跑了两三公里。当然,在5公里或10公里跑中,这种误差会很小。
这一切外在因素,都导致同样的距离、差不多的速度,户外跑的热量消耗会更大一些。事实上,多数人确实会感觉户外跑更累。
影响因素3:跑步方案
然而,真正对跑步消耗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在哪里跑”,而是“怎样跑”。简单说,速度(运动强度)决定热量消耗水平。以一个体重60kg的跑者为例:
跑步时速为6.4公里时,每小时热量消耗约为240千卡;
时速提升到8公里时,每小时耗能则提升到约480千卡;
如果时速增加到11.3公里,那么一小时的热量消耗就将达到约690千卡。
当然,如果你还同时增加坡度,那么热量的消耗还会进一步上升。
所以,跑步机上跑5公里、户外跑5公里,到底哪个热量消耗大,最主要因素还在于具体的跑步方案。
还是以60kg的跑者为例,在跑步机上的时速是每小时8公里(每公里配速7分30秒),同时维持15%的坡度,则一小时消耗的热量可以达到820千卡。如果在户外跑,同样的速度,却只在平地上进行,那么总热量消耗就低于跑步机。
最后的结论是:同样的跑步方案下,户外跑影响热量消耗的因素更多,因此热量消耗相对会多一些,但还不至于相差很大。真正影响跑步热量消耗水平的因素是“具体的跑步方案”,而不是“在哪里跑”!
版权所有 ©2021-2022 健康养生港